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研究生教育概况

2019-07-18 yxyadmin 点击:[]

药学院1981年获批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近40年的积累和发展,至今已建成包括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实力强劲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88人,其中有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5人。

学院推行“创新主导、寓教于研”的培养理念,重视科技创新驱动,打造一流科研平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一是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或合作导师制。在资源共享和学科共建的基础上,通过校院、校企、校校合作,开展学科交叉、产学研协作的多导师指导,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和师资资源,倡导人才共育理念,有机融合,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互动协同育人模式。二是实施研究生开放化培养方式。以交流和互访为纽带,采用研究生创新论坛、学术专业委员会年会、研究生暑假夏令营、国内外知名专家校内讲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教授论坛、学术会议、协同创新内部院校互访等各种形式,促进导师和研究生接触学科专业的最新学术前沿,感受科研氛围,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三是建设研究生课程新体系。以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中药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紧扣专业学术前沿,坚持以创新能力为导向,开设病毒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加强中药新药研发、组学分析、模式识别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更新研究生专业系列课程,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并增加创新实践模块,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四是注重专业特色的彰显。将中药学类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以行业专家进课堂、横向研发联系企业来提升研究生应用能力,以传统技工师带徒来传承传统中药鉴别、炮制技能。带领研究生去鲁南制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进行专业见习,选派优秀骨干研究生赴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派出多名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教育高层论坛。体现中药类学科专业的培养特色。培养既有中医药思维又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3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335人,博士后出站1人。获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国家级1项,省部级10项;获山东省优秀博士或硕士论文3项;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国家奖学金21项。研究生发表论文492篇。其中,博士孙启慧撰写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肾阳虚外感小鼠的作用机制”在岐黄杯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博士王玲娜为首的包括博士生1人、硕士生3人、本科生3人的团队的“草之源”金银花精准扶贫:新品种与种植技术推广项目,获全国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这是全国中医药院校自大赛举办以来首次获得金奖。

在精研学术之余,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实践与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一次的“研究生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如开展“甲子薪传 砺行致远”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研究生征文比赛、“齐风鲁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星耀杯”研究生篮球赛、“弘扬中医药文化 温情进校园”、“弘扬国粹 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活动、“他山之石”优秀研究生讲座、“魅力宿舍 绽放校研”宿舍文化评比等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政治、学术、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各项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自我的平台,从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着手,打造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截至2019年9月,我院共毕业统招博士研究生14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毕业研究生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区,有的成为教授、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的已担任部门主要领导,成为各单位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工作的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条:培养文件——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关闭